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兩岸關係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紅軍第二次圍堵 台海西線無戰事

  陸方紅軍(解放軍)持續在台海演練,主練圍島項目。台方白軍(國軍)則有反登陸的操演;預定9月5日在屏東的操演,會出動超級眼鏡蛇直升機。演練或操演加劇兩岸緊張,但短期內不致有武攻戰爭,各方的兵棋推演倒熱起來。more

星洲憂台海走火 面對暴風雨挺住

  8月21日晚,新加坡紀念建國57周年,李顯龍總理發表演講,闡述俄侵烏後的全球變局、台海局勢緊張,新加坡作好應對戰爭的準備。在8月9日的慶祝國慶獻詞,則提到加強防衛、自力救濟、新加坡人的歸屬感。more

圍而不戰困台島 懲罰佩洛西訪台

  8月4日至7日的中午,中方在台灣海峽有大規模聯合軍演。這是「圍島三日」的特別行動,試測「封控」能力,即封鎖、控制台島的作戰能力,以期達到震懾力。此舉引起全球關注。more

煤票在晉復活 糧油足不必搶

  久違的煤票,最近在山西省(晉)朔州市「復活」,發給當地有能源分配權的單位購買煤炭之用。煤票的局部「復活」,凸顯煤炭供應的「短缺現象」。但是,各地糧油供應平穩,無搶購糧油的「必要」more

二猛虎三糾結 爭論中避戰火

  兩強的高峰對話,只是輪廓性的溝通,但釋出互動的善意,有緩和緊張關係的「小動作」。兩強最大的糾結,是台海的戰爭與和平,雙方有「強硬立場」的各自表述,也分別道出「護欄」和「蛋糕」的願景more

兩岸分歧很大 難免大戰一場

  10月10日辛亥革命110周年,紀念孫中山先生推翻帝制,建立共和政體。現實的政治是:兩岸飄蕩戰爭陰雲,和平對話之門難以開啟,戰火易燃難息。more

菠蘿芯片順差 同情消費增加

  紅中對台灣菠蘿的限令,引起「自由夥伴」的「同情消費」。美、加、澳洲和日、韓等國,都表示「挺台灣果農」;香港和新加坡的一些華人,也參與「同情消費」。more

經國日記公開 戰火與兒女情

  政治大學(台北)7日發表民意調查結果:支持台灣「和平獨立」者超過63%,贊成「戰爭獨立」的44%,支持無條件統一的10%。……《蔣經國日記揭密》的出版,為思考兩岸戰爭與和平提供了參考文獻more

美高官頻訪台 重申六項保證

  9月17—19日,美國國務院次卿克拉奇訪台。這是1979年後,美國務院訪台的最高級官員,意味雙方戰略夥伴關係的提升。美對台軍售的增加,使海峽戰爭的陰影更濃。more

國民黨輸選戰 涉香港奧巴桑

  國民黨中央常會在1月22日決定,不讓有北京人大、政協職銜者,參加中委會或中常會。這是1.11大選慘敗後的「改革」,旨在淡化選民對國民黨「親共」的印象。more

13年內攻台灣 下開訓動員令

  香港、台灣的居民,面對第2次台海戰爭的危機。第1次,是60年前(1958)的823炮戰。在「第1個100年」或有對台武攻的具體部署。
more

塑造自我形象 韓流改變版圖

  24大選,22個縣、市的政治版圖大變。我的解讀是:藍營的新當選人,刻意、適度淡化政黨色彩,著力塑造「自我形象」。more

狂生夜坐說鬼 炮轟金門整人

  823炮戰,是抗日戰爭後的第二次國共內戰。毛的炮轟金門決策,是兩岸關係中的重要事件,與三面紅旗運動息息相關,也涉及與美國的關係、蘇聯的共同艦隊倡議。more

霸佔立院不退 撕裂憲政民主

  泰國式的強佔並持續霸佔立法院,導致立法院審議事項的失序、癱瘓和行政院運作障礙,是憲政民主的撕裂。就民主政治而言,這是沒有真正贏家的混戰。more

服貿協議困惑 香港陰影難消

  服貿協議的困惑,是指不少人認為,協議不對等,有損害台灣經濟和「國家安全」之處;有人稱,行政院提交立法院審查的程序欠妥。
more

王郁琦說土豆 未提紅燒牛肉

  王氏從土豆的故事,弘揚人道關懷和孫中山先生的大仁、大義、大勇精神;進而闡述社會現代化與自由、科學、包容、誠信,展現台灣價值體系的「圖象」。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