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文藝與歷史文化 > 新文學研究 > 徐訏上海光環《風蕭蕭》上舞台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徐訏上海光環 《風蕭蕭》上舞台
——新文學史.海派作家.徐訏 之一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8.6.7,A23版
上網:2018.6.18,更新:2018.8.24
字數:原文1,888,上網3,695,更新3,760

 

  關鍵詞:《風蕭蕭》,小說,舞台劇,上海光環,轟動效應,抗戰,重慶光彩,諜報,上海風情,浪漫情懷,哲理對話
  
  小說人物
:白蘋,梅瀛子,海倫和「我」(徐先生)

  相關人物
:徐訏,王安憶,徐紫東,黃震遐,張愛玲,吳義勤,王素霞,南方朔,范銘如

  引述歷史典籍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史記.刺客列傳)
  壯士不還,寒風蕭瑟。(庾信:哀江南賦.序)

 
圖1, 舞台劇《風蕭蕭》的雙人舞,劇照。

 

  徐訏(1908—1980)教授的名著《風蕭蕭》,改編成話劇、在上海演出引起的轟動效應,是5月上海戲劇舞台的「新鮮事」。

  1.有重慶光彩 嘆人手一紙

  《風蕭蕭》是抗戰時(1937—1945)大後方的暢銷小說,1943年在重慶連載時,列於暢銷小說榜首,有「重慶江輪,人手一紙」的場景,又有「1943年徐訏年」之說,這就是徐訏的重慶光彩。75年後,上海光環的出現,是紀念他冥壽110周年的最好象徵。

  國共內戰時期(1946—1949)和1950—1959年的南來文化人,來自上海的作家有徐訏、黃震遐【註1】、張愛玲、姚克、劉以鬯、沙千夢等。

  徐訏是傑出的小說家、詩人、劇作家和文藝評論家,曾任教於新亞書院、新加坡南洋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一度在印度新德里大學講學,晚年任浸會學院中文系主任、文學院院長【表】。
 
圖2,舞台劇《風蕭蕭》演出海報,2018年4月,上海。
 

  2.太平洋戰爭 上海市淪陷

  《風蕭蕭》寫於1941—1943年,以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的上海租界為背景。

  當時國民政府主導的抗日戰爭勢態,本欄的歸納是:

  1941年12月,日軍攻打美軍珍珠港,大平洋戰爭爆發,同月香港淪陷,美、英介入對日戰爭,促成美、中反侵略的合作包括諜報合作。

  太平洋戰爭前,中國的東半邊已淪陷;1940年9月,國民政府確定重慶為陪都。1941年7月,日本宣布承認汪精衛的偽政權(南京),並宣布建立「東亞共榮圈」;首批美國空軍志願隊,則於1941年7月來華。

  1941年12月,日軍南侵湖南長沙,國軍抗敵大捷,但後來日軍增派兵力,步步進逼。大批淪陷區的居民,逃入重慶等大後方;徐訏亦自上海經浙江、湖南,歷盡艱險而逃至重慶。


  3.壯士與舞女 風險與浪漫

  《風蕭蕭》是第一人稱小說。其名令人聯想到《史記.刺客列傳》的歌詞:「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亦想起南北朝北周賦家庾信(513—581)的〈哀江南賦.序〉:「壯士不還,寒風蕭瑟」。

  《風蕭蕭》小說並無「圖窮匕首見」的場景,亦缺赤膊上陣舞劍的壯士,大體是不見刀光劍影的鬥智。

  《風蕭蕭》描寫錯綜複雜的諜報活動,重墨於男主角「我」與梅瀛子、白蘋、海倫的友誼和浪漫生活。有英雄在生與死的搏鬥,也有租界醉生夢死的糜爛。

  「我」和梅瀛子,是美軍諜報員;百樂門的紅舞女白蘋,「外形」是日本陸軍的間諜,實為國民政府潛伏日軍的情報員;海倫是梅瀛子指揮的「交際花」,利用她的美色建立與日軍的交際網。

 
 圖3,徐訏畫像,郁風之人像素描,1980年4月,香港。郁風是著名作家郁達夫(1896—1945)之侄女。
 

  4.英雄與美女 濃情和疑惑

  在宏偉的敘事格局之下,有反侵略、守護家園和「為自由、為理想」的執著,也有公義與私誼的交纏;在浪漫情懷與哲理對話中,在角色混沌和朋友疑惑中,衍生奇情與博弈的懸念,亦探索生命(人生)的價值【註2】。這是我對《風蕭蕭》的解讀。

  台北的評論名家南方朔,在〈踽踽獨行之謳歌者〉一文說,《風蕭蕭》是「抗日間諜羅曼史小說」,「是值得文學史家們特別注意的一部作品」,是「高度美文化的代表作」;原淡江大學中文系教授范銘如的〈風雨起時〉,稱《風蕭蕭》是徐訏「最有代表性的小說」,「曲折離奇的敘事風格當是致勝的關鍵」;上海《解放日報》近期發表的署名文章,說它「展示人物尤其是女主人公們的機智、聰明和熱情」。

  《風蕭蕭》在1940年代具有「代表性」,又有後續的影響力,促成上海文藝界改編成話劇、搬上舞台【註3】。

  100分鐘的話劇《風蕭蕭》,由上海話劇藝術中心演出,從4月20日首演,一直演到5月6日。

  改編者王安憶,是「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兼上海分會主席」,在上海復旦大學中文系當教授,擅寫上海背景的小說。她很喜歡徐訏的《風蕭蕭》,花了2年時間把它改編為話劇。

 
圖4,正中版(台北)《風蕭蕭》(小說)封面,2003年第3版。
 

  5.上海風情濃 政治風險低

  改編者和導演並非毫無政治風險。毛時代(1949—1976)官審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從丁易、王瑤到劉綬松的出版物,向左翼「文藝鬥士」和「黨性文學」大傾斜,貶抑自由派作家,不提徐訏的作品;有的把《風蕭蕭》等指為「反動小說」,原因是它寫國民政府抗日諜報、美軍的介入。

  編導把《風蕭蕭》改編為話劇上演,諒有減低政治風險的考慮。

  導演徐紫東表示,話劇《風蕭蕭》「不是一部諜戰劇,諜戰是這個戲的外殼,而在這個外殼下,我想探討關於愛和愛的距離」。

  從劇本和舞台劇照去考察,改編者和導演似避開對日抗戰與諜戰的主導者形象。話劇以美方引領的諜戰及主角間的糾結為「舖墊」,著墨於1940年代租界的「上海風情」。

  借助當代燈光技巧、極為纏綿的兩人貼身共舞,烘托舞廳華麗、浪漫的場景、諜海博弈的弔詭,增添場景的審美情趣,產生淡化國民政府的政治效果。


  6.公演很順利 涉兩大因素

  《風蕭蕭》之能搬上舞台,有兩個因素不可忽略。一是王安憶喜愛徐訏等一群海派作家的作品,對《風蕭蕭》有「二次創作」的強烈訴求,這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劑;二是她在上海文藝界的「大姐」地位穩固,在政界的網絡關係好,使改編的政治風險大大減低。

  徐訏、黃震遐、張愛玲等海派作家的作品,在上海、北京等地重印;許多大學的碩士、博士學位論文,以他們的作品為研究題材,吳義勤、王素霞的《我心徬徨:徐訏傳》獲出版。這股「徐訏熱」或「海派熱」,顯現讀書界對「南來文化人現象」的關注度上升,並跳出僵化的框架重新評價南來文化人。

 

 

 1,丁望:〈曾被魯迅圍攻 黃震遐獲翻案〉,2015.7.30。

 2,在《風蕭蕭》中,「為自由、為理想」的執著,與甘冒生命風險的決心,著墨甚重。例如,主人公「我」受到「赴救民族」(抗日)徵召時,說:「如真是為愛與光明,我接受」(頁157);再如,「我」給海倫的信,寫道:「人類的可貴就因為有理想,……向著理想努力,那就是接近真、接近美與接近善」(頁441)。
  對於人物雙重角色的情感、使命糾結,小說有細膩的描寫,例如百樂門舞女白蘋的對白:
  「我是舞女,我必須藏著一切可怕與著急,一切痛苦與焦慮露著愉快安詳的笑容去應付外物,用鎮靜而沉著的態度處理自己的事務與情感。」(頁146)。
  人物對話充滿哲理的智慧,也是小說吸引人之處,如:
  「我須在慌亂中過平靜的生活,又須在平靜中過慌亂的生活。
  「在生命上我要在不安中鎮靜,在生活上我要在鎮靜中不安。」(頁309)
  ——引文之頁碼,為正中版(台北)2003年第3版之頁碼。

 3,在上海以話劇的形式把《風蕭蕭》搬上舞台前,早有電視連續劇。1969年,台視上演的《風蕭蕭》,由名演員白嘉莉、崔苔菁主演。

 
表,徐訏經歷及著作
1生卒

1908.11(浙江慈溪)—1980.10(香港) ,原名:徐傳琮

2教育

1921—1927,達成中學(北平)
1927—1931,北京大學哲學系本科(學士)
1931—1933,北大心理學系碩士研究生
1936—1937,法國巴黎大學研習哲學

3創辦、主編
 雜誌

1934—1935,《人間世》半月刊(上海)編輯(創辦人林語堂)
1936,與人合辦《天地人》半月刊(上海)
1938—1941,
先後辦《讀書》月刊和《人間世》、《作風》雜誌(上海,短期)
1953,《幽默》雜誌(香港)主編,參與創辦創墾出版社(香港)
1968,創辦《筆端》半月刊 (香港)
1976,創辦《七藝》月刊 (香港)

4報紙職務
 社會團體

1944—1946,《掃蕩報》(重慶)駐美特派員
1963—1964,《新民報》(香港)副刊主編
1975,創建香港英文筆會

5企業職務

1938—1943,中央銀行(上海,重慶)經濟研究所翻譯

6教育職務

1942—1943,中央大學(重慶)師範學院國文系兼任教授
1957—1959?,珠海書院(香港)中文系教授
1960—1961?,南洋大學(新加坡)中文系教授
1963—1964?,新亞書院(香港)中文系兼任講師
1964,印度新德里大學講學
1969—1970,香港浸會書院中文系教授
1970—1980,香港浸會書院文學院院長

7筆名

徐訏、徐于、東方既白、史大剛、雲起白、蘇以新、任子楚

8著作:小說

.鬼戀(1937發表,成名小說,1940出版)
.精神病患者的悲劇(1941,上海)
.兄弟,母親的肖像(1942,桂林)
.風蕭蕭(1943—1944連載,1944出版,重慶)
.婚事(1950,香港)
.爐火,彼岸(1951,香港)
.盲戀(1954,香港)
.江湖行(第一部,1956,香港),
 二、三、四部在1959 — 1961 出版
.時與光(1966,香港)
.悲慘的世紀(1977,台北)
小說集
 荒謬的英法海峽,吉布賽的誘惑(1940,上海)
 幻覺,煙圈,阿剌伯海的女神(1948,上海)
 百靈鳥,結局,私奔,傳統(1951,香港)
 馬倫克太太(1954,香港),燈(1957,香港)
 神偷與大盜、女人與事(1958,香港)
 花神,巫蘭的噩夢(1977,台北)

9著作:散文、
 詩歌集、
 劇本和評論集

.散文集:
 成人的童話、海外的情調、海外的鱗爪,
 西流集(1940,上海)
 春韭集(1941,上海),傳薪集(1953,香港)
 門邊文學,街邊文學(1972,香港)
詩集:
 四十詩綜(1948,上海),輪回(1951,香港),
 時間的去處(1958,香港),
 原野的呼喚(1977,台北)
.劇本:
 潮來的時候,生與死(1940,上海)
評論集
 在文藝思想與文化政策中(1954,香港)
 回到個人主義與自由主義(1957,香港)
 懷璧集(1963,香港)
 個人的覺醒與民主自由(1965,台北)
 場邊文學(1971)

10 著作:文集

.大陸的文壇與作家,徐訏(署名胡祖文)編譯,內收入普列史賓、林語堂、高巴.曼太、徐訏、陳受榮、蘇以新(徐訏)、丁友光(丁望)之論文(1964,香港)
.徐訏全集(1—18集),正中書店(台北),1966

當代名家網編表,2018.6.18

 

 

 

現代文學研究系列
 
1
曾被魯迅圍攻 黃震遐獲翻案(上),2015.7.30
2
曾被魯迅圍攻 黃震遐獲翻案(下),2015.7.30
3
徐訏上海光環 《風蕭蕭》上舞台2018.6.7
4
上海文人熱議 海派大師徐訏 2018.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