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法律與公共治理 > 香港法治.兩制邊界 > 經濟自由甚高 香港司法轉弱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經濟自由甚高 香港司法轉弱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9.1.31,A17版
上網:2019.2.10
字數:原文1,888,上網2,984

 

  關鍵詞經濟,自由指數,自由制度,司法獨立,政改,經改,停頓,老共,脫共,波羅的海

  相關經濟體:香港,台灣,新加坡,紅中,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蒙古

 
 圖1,香港是經濟自由度最高的國際都市,圖為九龍彌敦道繁忙的汽車群。本網記者攝。
 
  在全球經濟自由指數排名榜,香港保持首位,但司法效率項目的評分大減,從84.3分劇降至75.3分,比波羅的海國家愛沙尼亞略低,突顯去年的香港司法獨立,受到的政治衝擊大。
 
  剛發表的經濟自由指數,由美國傳統基金會評估。在2018年評估的180個經濟體中,6個華人聚居地的5個評分都高,只有紅中(紅色中國)的評分低。


  1.港澳台新高 紅中排名低

  評分區間從0至100分(最高),分為5個等次:

  80—100分,第1等次(充分自由,1—6位);
  70—79.9分,第2等次(相當自由,7—35位);
  60—69.9分,第3等次(有限度自由,36—94位);
  50—59.9分,第4等次(欠自由,95—158位);
  50分以下,第5等次(不自由,159-180位)。

  華人聚居的6個經濟體,排名、評分如下(括號內2017年人均GDP,是國際貨幣基金數據,排名加入全球平均數1.05萬美元及港、澳、台等之數據):

  第1位香港,評分90.2,第1等次(2017年人均GDP 4.61萬美元,全球排名16);
  第2位新加坡(華人約佔70%),89.4,第1等次(5.77萬美元,排9);
  第10位台灣,77.3,第2等次(2.57萬美元,排35);
  第22位馬來西亞(華人約佔24%),74,第2等次(0.98萬美元,排71);
  第34位澳門,71,第2等次(7.74萬美元,排3);
  第100位紅中,58.4,第4等次(0.86萬美元,排76),低於俄羅斯。

  在各類全球排名中,經濟自由度的高低,與人類自由度、營商環境好壞相關。

  在不久前發表的2018年度人類自由指數,華人聚居的經濟體排位是:香港3,台灣10,新加坡25,馬來西亞110,紅中135(評估的經濟體總數162個,澳門未列入)。  

 
 圖2,中國大陸經濟增長率高,付出的自然資源和環境代價沉重,霧霾天氣困擾工業城市。網絡圖片。
 

  2.波羅的海國 脫共進步快

  經濟自由度排名高位的前35位(1、2等次),絕大多數是西方先進發達國家(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亦有亞洲的日本、南韓等。在全球營商環境指數、人類自由指數、新聞自由指數、廉潔指數中,它們都在高檔之列。

  5個現存的「老共」(老牌共產政權、共產經濟體,中性陳述語),經濟自由度均低。排100位的紅中最高,其他4個是:110位的紅老(撾),128位的紅越(南),178位(倒3)的紅古(巴),180位(倒1)的紅朝(鮮)。

  前3個列第4等次,後2個在第5等次(不自由)。

  原東歐「老共」,在1991年蘇東波後走向自由化的國家,特別是波羅的海沿岸的愛沙尼亞、立陶宛、拉脫維亞,經濟自由度提升快。在2018年度的排名榜均在35位之內,在1、2等次。它們原被蘇聯侵佔、成為15個加盟共和國的成員,1991年「脫共」後,「回到自由歐洲懷抱」的步伐又快又穩。

  愛沙尼亞排15,緊靠丹麥(14)、荷蘭(13)、美國(12);其2017年人均GDP 1.98萬美元,相當於紅中的2倍多。

  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分別排21、35。

  在蘇東波前就有反抗蘇聯嚴密控制、公眾追求自由的幾個東歐國家,排位都是中上等次:捷克23、波蘭46、匈牙利64、斯洛伐克65。捷克在第2等次,其餘在第3等次,遠高於現存的「老共」。

 
 圖3,在1991年蘇東波後,波羅的海三國走向自由化,經濟自由度提升快。圖為愛沙尼亞首都塔林的街景。網絡圖片。
 

  3.老共無政改 經改不徹底

  經濟自由度的高或低,關乎三大社會因素:法治、自由的社會制度、市場體系。西方先進工業國具有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保障公民自由、私有產權和構建公平競爭的自由營商環境之自由社會制度,建立和完善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

  「老共」和「前老共」排名低的根源,在於缺乏法治、制度、市場優勢,亦同結構性改革相關。

  波羅的海3國和原東歐的一些「老共」,既有經濟的市場化改革,亦有政治自由化的變革,在經濟領域,拋棄斯大林式的計劃經濟體制,走向市場經濟之路;在政治領域,走向公民享有普選權的自由、民主政治之路。

  經濟和政治的結構性改革,提升了經濟自由度並大幅度改善民生,人均GDP遠高於5個「老共」和威權政體的俄羅斯。

  5個「老共」和俄羅斯、中亞的上合成員國,仍遠離法治之道、自由的社會制度,又不具備真正的、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原來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弊端沉渣太多,導致經濟自由度偏低。

  紅中推行經改號稱有「40年歷史」,GDP增長率一直很高,經濟規模(GDP總量)居全球第2位。與「割資本主義尾巴」的毛時代(1949-1976)相比,經濟實力增強了,民生亦有改善,但真正的政改並未啟步。

  紅中的經改亦未深化,計劃經濟體制的官方指令控制、指導控制仍然很強;國企仍處於獨大的特權地位,民企未獲真正公平的起步點。黨大於國、黨在法上和家長/長官意志高於一切,也損害了民眾的經濟自由權。


   4.近年講政治 強調敢亮劍


  這幾年,官方強調「講政治」和「偉大鬥爭」,天天喊「敢亮劍」,經改停頓下來,政治控制經濟運行、國企享特權獨大更甚。食物、藥品、「保健」商品監管不善【註1】,劣、假、過期產品氾濫,大大增加民眾的健康和生命風險。

  傳統基金會的國際貿易和經濟中心主任泰瑞.米勒(曾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日前發表講話指出,紅中的經濟高速增長,人均GDP卻低於全球平均數,經改處於「停滯狀態」;在政要極度集權之下,口號多,實質的改革少,意識形態管控壓制了經濟自由化(大意)【註2】。

  北京清華大學法學教授許章潤,深入了解並研究社會現實。他最近的分析文章指出,社會需要真正的改革,「以行政調整和事務性變革,冒充改革開放意義上的大轉型,來搪塞糊弄舉國深化改革要求,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改革開放」;他認為,改革開放已於5年前終止。
  


  5.有政治干預 礙司法獨立

  傳統基金會的經濟自由指數,已有25年歷史,香港長期維持首位。經濟自由度能領先,關乎原有的制度優勢。

  包含司法獨立的法治,自由的社會制度,完全的市場經濟體系,是香港悠久的制度優勢。香港的軟實力,還在於具有活力的民間社會,包含獨立的民間傳媒、自主的宗教、壓力團體和保障人權的非政府組織等。

  這些年來,香港原有的制度優勢在弱化中。其中,司法獨立面對政治干預的陰影【註3】,維持法治的難度大增。新聞自由又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自我審查」漸成「氣候」。許多港人雖關注這些危機,卻有濃濃的「無力感」,處於百般無奈的困惑中。

  除了法治、自由層次面對的一些障礙,政府的行政管理理念、水準也令港人質疑。例如,醫護人手不足和醫療事故頻仍;派發4000元的「行政笑話」,拷問官府的行政效率和公信力。

 

 註:

 1.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15556
 2.美國之音2019.1.27。
 3.按照憲法判案 香港法治消亡

 
表1,全球經濟自由指數排名比較
A經濟自由指數(180)
B營商環境指數
(190)
C民主指數
(167)
D人均GDP(192)

1香港,1

4

73

16(4.61萬)

2台灣,10

13

32

36(2.45萬)

3新加坡,2

2

66

9(5.77萬)

4愛沙尼亞,15

16

23

42(1.98萬)

5立陶宛,21

14

36

48(1.67萬)

6拉脫維亞,35

19

38

54(1.55萬)

7紅中,100

46

130

76(0.86萬)

8紅老(撾),110

154

151

135(0.25萬)

9紅越(南),128

69

139

137(0.23萬)

10紅古(巴),178

142

77(0.78萬)*

11紅朝(鮮),180

167

177(0.06萬)*

 註:本表是3類經濟體的比較,1—3,華族主要體濟體;4—6,波羅的海3個經濟體;7—11,5個「老共」。
 A、B、C為2018年實況,D為2017實況;這4類指數,分別由傳統基金會、世銀、經濟學人、國際貨幣基金(IMF)評估和排列。
 D人均GDP,括號內為絕對數,萬美元;排位按IMF排列加上港、台、澳和全球平均數整理。*係世銀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