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政局左轉與「亞文革」> 左局.大批判.大清查 > 改歷史教科書 避毛文革左禍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改歷史教科書 避毛文革左禍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9.4.4,A21版
上網:2019.4.19
字數:原文1,888,上網2,568

 
  關鍵詞:歷史,教科書,毛文革,錯誤,動機,集權,個人崇拜,造神,個人專斷,亞文革

  引述歷史典籍
: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貞觀政要.文史)
 
圖1,造神氣球〈毛主席萬歲〉飄飛,北京天安門廣場,1966。網絡圖片。
 

  歷史的撰寫、宣講,必須尊重事實;在專業的考證、獨立的思辨之下,向社會提供信史,讓信史成為後人了解歷史真相、借鑑歷史經驗的載體。

  歷史典籍《貞觀政要.文史》記載唐太宗朝諫臣魏徵的話,曰:

  「人主位居尊極,無所忌憚。惟有國史,用為懲惡勸善,書不以實,後嗣何觀?」

  這段話或可伸延解讀:君王位尊、有威勢,但對歷史應有敬畏之心,而非扭曲歷史;國史必須是信史,如有不實,後人如何了解、借鑑歷史經驗?

  適值9月9日是毛忌日,有涉及毛文革(1966—1976)、歷史教科書、編造歷史的新聞。一是湖南、陝西、河南等地,有極端毛派(民間稱毛左或毛五)搖紅旗、舉毛像遊行,紀念毛忌日;二是中學新學期開學,修改後的新版歷史教科書,避開文革的左禍、毛的錯誤;三是一些毛左在其網絡平台鼓吹「二次文革」。這種「極左風」,在北京知識界引起爭議。


  1.說文革動機 迴避毛錯誤

  中共十八大(2012年11月)後的「新時代」,重樹毛的「高大形象」,把毛再抬進神壇,個人崇拜的造神熾熱。此為「亞文革」的特點之一。

  在強化思想意識控制之下,各地清理教材、修改中學歷史教科書,以適應「新時代」的政治需要。

  官方原來編寫的中學歷史教科書,把文革放入「艱辛探索與建設成就」單元。關於文革的發動,它的表述是:毛「錯誤地認為」,黨中央出了修正主義、黨和國家面臨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為了防止資本主義復辟,他發動了文革。

  據美國之音近日的北京採訪報道,9月新學年的新版中學歷史教科書,刪去「錯誤地認為」之句,稱毛認為面臨資本主義復辟之危,強調「以階級鬥爭為綱」,想以文革防止復辟。

  這樣的表述,雖無「正確」與否的判斷(評語),實際是認同毛的文革動機論,有替文革翻案之嫌。

  這樣的修改,疏離了「反左」時中共中央關於評價文革的決定,確有翻案之意。


  2.兩歷史文獻 全否定文革

  中共中央正式全面評論文革、批判和全面否定文革,有兩件歷史文獻。

  第一件,是葉劍英(1897—1986)在1979年的「十一講話」。這是中共十一屆四中全會通過(1979.9.28)的演詞,全會公報稱它「對全黨全軍全國工作有長期指導意義的、非常重要的歷史文獻」。當時,葉是中共中央副主席、軍委副主席(主席均華國鋒)、人大委員長,是最早公開批判毛文革的高層幹部。

  第二件,是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1981.6.29)的〈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下稱「決議」)。全會撤去阻撓全面否定文革的華國鋒兩個主席職,分別由胡耀邦、鄧小平接替;新的政治局7個常委座次是:胡耀邦、葉劍英、鄧小平、趙紫陽(總理)、李先念、陳雲、華國鋒。在全會之前的中央工作會議(俗稱四千人大會),討論文革和批判毛的左禍。

  第一個文獻,初步總結文革的「經驗教訓」,否定了文革,但未指名批判毛;第二個文獻,全面評論毛的歷史功過,直接批判毛發動文革的錯誤、造成的禍害。

  對於毛發動文革的動機、理論、手段和後果,兩個文獻都有中肯的批判。


  3.觸文革動機 批判毛論斷

  「十一講話」提到發動文革「出發點是反修防修」,但是對內外形勢「作了違反實際的估計,對什麼是修正主義沒有作出準確的解釋」,以致林彪、四人幫「把全國重新投入人民所厭惡的國家分裂和混亂的局面,投入血腥的恐怖之中。……人民遭到一場大災難。」

  「決議」觸及1957年以來「指導方針」的「嚴重失誤」,包括1957的反右,接著的大躍進、人民公社,1964—1965的四清;重墨之處,則是全面批判10年文革和毛的錯誤。

  「決議」批評毛發動文革的「左傾錯誤論點」(黨內有走資派和「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不符合實際;而左傾錯誤與個人崇拜有關,個人領導實際取代了集體領導。

  「決議」對文革的結論是:

   「不可能是任何意義上的革命或社會進步」;文革「是一場由領導者錯誤發動,……給黨、國家和各族人民帶來嚴重災難的內亂」。


  關於發生文革亂局的體制根源,「決議」提到「階級鬥爭擴大化的迷誤日益深入到黨內」;更觸及權力過分集中於個人,批判毛的個人專斷:

  「黨內個人專斷和個人崇拜現象滋長起來,……使黨和國家難於防止和制止文化大革命的發動和發展」。

 
 圖2,毛文革初期(1966—1967)「揪鬥黑幫」場景,哈爾濱。圖中李範五、任仲夷(1978年後改革家)均原為中共黑龍江省委主要幹部,被指為「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攝影者李振盛是著名的毛文革場景攝影師,以照片保留了毛文革的珍貴文獻。
 

  4.家長制之下 何來修與資

  毛關於發動文革的「理論」與動機,可歸納為兩大類。

  一是思想意識層面。毛一直認為,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簡稱共運史),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與修正主義,是主要的理論鬥爭議題,黨內存在修正主義,甚至有赫魯曉夫式的人物「睡在身旁」,因此要發動文革,以清算修正主義路線,清除修正主義分子和叛徒、內奸、工賊。

  二是階級劃分和階級鬥爭層面。毛強調階級鬥爭論(源自列寧的《國家與革命》),編造階級敵人、資本主義的復辟,甚至編造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當權派、資產階級司令部;聲稱發動文革,是要以階級鬥爭、政治清洗手段,打擊階級敵人和「割資本主義尾巴」,形成堅強的「無產階級司令部」。

  毛的政治假定很荒謬,脫離實際、邏輯錯亂,是他一貫的整人藉口;暴露了個人高度集權的弊端:家長意志高於一切;權力沒有法律和制度的有效制約,家長的政治偏見、錯誤決策,往往造成社會禍害,諸如大躍進、全民煉鋼(1958—1960)、人民公社(1958—1984)和毛文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