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公共治理與民間抗爭 > 掃獨炒熱本土 洋媒狂歌自決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掃獨炒熱本土 洋媒狂歌自決
 
 
丁望

原題:掃獨炒熱本土 洋媒亢奮吹獨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6.9.8,A19版
上網:2016.9.11
字數:原文1,888,上網3,215

 

  關鍵詞:香港,立法會,選舉,本土,自決,港獨,掃獨,吹獨,陸化,一國屋簷,一國兩制,政治生態,亞文革,陸港糾結

  相關人物
:朱凱迪,羅冠聰,劉小麗,梁頌恆,游蕙禎,鄭松泰,練乙錚,葉德嫻,伍嘉良,周永康

  引述歷史典籍
:物極則反(鶡冠子.環流)

 
 圖1,幫助羅冠聰吸票的助選高手練乙錚(上)、葉德嫻(中)、伍嘉良(下)。網絡圖片。

  最熱關鍵詞 本土與自決

  香港的立法會選舉,引起各地傳媒關注,最熱的關鍵詞是:本土,自決,港獨。

  北京的人民日報,在6日第5版刊出兩篇報道,一是強調建制派獲總議席(70席)的60%,「建制派與反對派兩大陣營所佔議席基本格局不變」;二是港澳辦發言人稱,有參選人「利用選舉平台宣揚港獨」,重申「堅決反對在立法會內外任何形式的港獨活動」。

  西方的大報,也熱議香港選舉。英國的金融時報發表社評Hong Kong separatism is a movement made in China,述評「中國迫出的香港分離思潮」。紐約時報發表Michael Forsythe (傅才德)等執筆的Vote in Hong Kong Deepens a Thorn in China’s Side (香港獨立運動新生代登場)。德國之聲(電台)透露:「德媒熱評香港立法會選舉」,它舉了南德意志報的署名文章〈香港沸騰了〉和法蘭克福評論報的評論;後一篇稱,立法會的北京支持者和要求獨立者勢均力敵。


  橫掃港獨論 顯兩大場景

  依據基本法,「一國屋簷」下的香港不容許獨立,港獨無路可走。駐軍法在香港實施,正規部隊駐守香港,與防範港獨等分裂組織有關。

  香港並沒有實質的港獨組織,亦無打正旗號的獨立運動,北京卻提「獨」色變,仿效毛文革的「橫掃一切牛鬼蛇神」【註1】,來一場「橫掃一切港獨」的圍剿。這種消除雜音的「掃獨」,反而炒熱港獨、本土的話題,成為許多港人「聚焦點」,衍生站出來投票支持本土派之舉。

  西方大媒體「吹獨」卻太亢奮了。說香港有獨立運動和兩派「勢均力敵」,都不切合實際。

  北京的草木皆兵式「掃獨」,「成就」了香港這次選舉的另類場景:本土派的6位候選人當選,突顯「新人輩出」【註2】的新氣象。另一場景是:投票人增加5個百分點,達58%(人數約220萬)。

  6位新人是:土地正義聯盟的朱凱迪(39,現齡,下同),香港眾志的羅冠聰(23),民主教室的劉小麗(40),青年新政的梁頌恆(30)和游蕙禎(25),熱普城的鄭松泰(33),平均年齡不足32歲。

  朱曾任記者,劉、鄭在大學任教,游是區議員助理,羅是大學生。朱得票超過8萬,為全港票王;羅是港島第二高票者,僅次於新民黨的紅派人物。


  高票當選者 助選團很強

  朱能成為票王,關乎長期推動維護環保和土地權的和平社會抗爭,獲得新界北的選民強力支持。

  羅的高票當選,與2014年的雨傘運動有關,他是當時的學生領袖之一。他的參選,獲得「雨傘粉絲」(包括同為學生領袖、原香港港學聯秘書長周永康等)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激情支持。

  羅的勝出,還有一個重要因素:有特別高素質的助選團,提供高水準的競選策略和技巧設計,在「雨傘粉絲」的基礎上促成票源的「量增」。

  這是老師輩、專家級的助選團,有原科大經濟學教授、大報總編輯兼總主筆練乙錚,民主理想和社會關懷強烈的名歌唱藝術家葉德嫻(威尼斯影展獲影后銜);還有電影《十年》的導演伍嘉良。

  另一不可忽略的因素,是羅、朱與劉小麗(有民主啟蒙教育實踐積累、公眾形象良好)結成競選聯盟,形成選情劇變中的良性互動,獲取互動之益。

  他們有社會運動、街頭抗爭的經驗。他們的政治訴求之一個選項,是公民自決(或稱民主自決),但未必會策動港獨。

  在這次選舉中,紅派(建制派)的組織動員力強,配票的秩序和預期效果好,但總席位少了3席。

  非紅派(非建制派,或稱泛民派)缺乏有效的協調,而「雷動計劃」對候選人選情(危急或樂觀)的判斷誤差太大,以致有的人多來了「天上掉下來的票」,有參政基礎、著力全民退保方案的資深議員如李卓人和何秀蘭等卻落選,涂謹申陷險境。

  從西方引入「策略性投票」的概念,利用網絡平台「指揮選戰」,引起很大的爭議。有人認為這種「網絡指揮」是瞎指揮,不可能把握選場的實況。

  不少選民受誤導而改變投票的「初衷」,導致選局混亂,不少候選人受害。這是干擾選民「初衷」的亂仗,一些人的勝出或高票當選,不一定反映真正實力。

 
圖2,9月4日選舉日,本土派催票。本網賀名慧攝
 

  強亮劍震懾 衝兩制邊界

  上述的兩大場景,關乎北京政局左轉衍生亞文革、香港政治生態變化大。相關的因素可歸納為三項:

  一,北京官方和極左派過多的干預,衝擊了兩制邊界;
  二,特區政府施政的偏失;
  三,一連串社會事件,令港人有恐懼感。

  2013年以來,北京政局向左急拐彎,局部回到毛老路:強化對意識形態和網絡的控制,批判憲政民主、普世價值、民間(公民)社會論,以非常手段打壓依法維權的律師,拆除教堂十字架。

  在此左局下,北京對香港的直接控制、干預也增多。有人「忽然」失去政協委員(三等政治花瓶)銜、兩個局長「忽然」被免職,與高層的指令和「強(敢)亮劍、震懾力」執政理念有關。

  最令港人擔憂的,是官媒和來自北京的極左派,常放話衝擊兩制邊界、司法獨立。例如,說港人在香港要按八二憲法行事、香港已無原來的習慣法,法院判案要體現八二憲法的精神,原國安法可「暫時」移用於香港;再如,越境綁架「涉嫌犯罪」的書店股東。

  按照基本法,「一國屋簷」下的香港是政治特區,與大陸有明確的兩制邊界。一方面,港人要尊重「一國」的主權地位和國防、外交、主要官員任免權等;另方面,香港有實行資本主義和司法獨立的制度邊界,不實施未列入附件三之「全國性法律」(包括八二憲法)。

  兩制邊界和司法獨立受衝擊,自必引起港人的憂慮,因而增強排拒陸化(大陸化、紅色化、赤化)、守護香港原有制度的意識。

  北京的不少官員和官學兩棲者,有恫嚇港人的左習慣,一來香港就開口訓話,港人卻不吃「我說你聽」的訓政,對他們的積怨加深。


  港陸糾結深 護香港家園

  第二個因素,是特區政府公信力偏低。政府的不少施政失當,令許多民眾失望。官方對全民退保採取敷衍取態、缺乏承擔,公共資源不當外耗(向四川提供地震捐款一百億而沒有跟進審計)。某些高官變相享受特權,校園自主受侵害,出現類似1958年北京校園的「拔白旗插紅旗」,引起許多港人不滿。

  第三個因素,是香港發生一系列社會事件。例如街頭砍殺報紙總編輯,紙媒受政治壓力而自我審查等;再如自由行、拖篋黨、跨境上學等港陸糾結加深,都令許多港人有「宜居城市消失」之憂,產生更強烈的排拒陸化、護衛香港家園意識。護衛家園是守護兩制邊界,是對香港家園的人文關懷,不應上綱到港獨。

  上述三大因素,使許多港人產生或增強選擇權的自主和自力救濟的意識。在電視台的選舉街頭訪問片斷中,受訪者表示要站出來,以選票表達自己的選擇、期待有所改變,正是自力救濟意識的體現。其中,不少人選擇了本土派候選人,催化了立法會的變局。

  道家謂:「物極則反」(《鶡冠子.環流》)。受壓抑、恫嚇太甚,令人有逆反心理,這就是許多港人的牆角效應:被擠迫困於牆角,激發突破困境的自力救濟動力。

 註:

 1,http://www.celebritiespress.com.hk/21160530.htm
 2,http://forum.hkej.com/node/134867
 
表1,第6屆香港立法會選舉簡況
,項目 概況

1 投票日

.2016.9.4

2 當選議員任期

.2016.10.1—2020.9.30

3 登記選民

.328萬(比上屆多31萬)

4 投票選民

.約220萬,投票率58%,比上屆高5個百分點

5 席位

.直選:35(地區),5(超區)
.非直選:30(功能組)

6 兩大陣營獲取席位

.紅派(建制派)40席(比上一屆少3席),佔57%席,得票約45%
 ——其中,民建聯12席,佔40席之30%;工聯會6席,12.5%
.非紅派(非建制派)30席,佔43%席,得票約55%
 ——其中,原泛民23席,佔30席之76.6%;本土派6席,20%;
.自稱非紅派(醫學界)1席,3.33%

7 選前中大亞太所
 關於港獨取態的民調

.不同意、非常不同意:18—30歲56.9%,31—50歲88.4%,50以上93.1%
.同意、非常同意:18—30歲43.1%,31—50歲11.6%,50以上6.9%

8 本土派得票

1.朱凱迪(土地正義聯盟):84,121,票王
2.鄭松泰(熱普城):54,496,高票
3.羅冠聰(香港眾志):50,818,高票,港區第2
4.劉小麗(小麗民主教室):38,183,較高票
5.梁頌恆(青年新政):37,997,較高票
6.游蕙禎(青年新政):20,643,險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