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文藝與歷史文化 > 歷史文化 > 超然不同超越 坐看風流雲散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超然不同超越 坐看風流雲散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5.9.24,A24版  
上網:2015.9.29
字數:原文1,888,上網3,660

 

  關鍵詞:超然,超越,出世,入世,語意學,詞源,意涵,超然台,超然台賦,靜思之美,審美情趣,場景,探索

  引述歷史典籍:

  虛靜恬淡寂漠無為者,萬物之本也。(莊子.天道)
  雖有榮觀,燕處超然。(老子.26章)
  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群生。(漢書.董仲舒傳)

 
圖1,元代趙孟頫繪「蘇軾畫像」。網絡圖片。

 

  超然,是褒義詞,意謂超脫,趨近於無為的「出世觀」,或也近乎回歸自然之情,如《莊子.天道》云:「虛靜恬淡寂漠(寞)無為者,萬物之本也。」
 

  超越,不同於超然。權位的超越,是積極參與的「入世觀」。這種伸延權力邊界的超越,追求權的「張力」、勢的積聚,有權力最大化、利益最優化的訴求,有時或為超越(目的、目標)而有強亮劍乃至秋後算帳之舉(手段)。

  「超然」之成為近期的熱詞,是因為駐港京官的912講話提出「超然說」,引發各界的爭議。人人爭說香港的制度,卻無人提及「超然」一詞的本意。本人以語意學的視角,分析「超然」的意涵、虛靜的審美情趣,也述評香港特首的角色並不超然。


   長官超然說 涉三權分立

  「超然說」的要點是:行政長官是「雙首長」(行政機構和全港的首長),有高於(超越)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超然地位」,具「特殊法律地位」(林行止專欄王永平專欄對此有中肯的評論)。

  在京官的政治假定中,行政長官既然有高於行政、立法、司法機構的「權威地位」,他的角色就不能說「超然」,這是語意學的討論範圍。


  香港行政長官的「雙首長」身份,與大陸境內的地方首長(省長、直轄市市長)並無分別,後者是地方行政機構的主管,對外代表一省一市的首長(所謂「黨政一把手」),特首並無什麼「特殊性」。至於行政長官的管理權範圍很廣,實與大陸境內的省、市長無異。所謂雙首長身份,並不能說有「特殊法律地位」 。

  在「一國屋簷」下,香港的行政、立法、司法相對獨立運行,三權分立(亦有相互制衡的制度設計)的事實,是抹不掉的「存在」。

  回應「超然說」,大律師公會和律師公會的聲明、終審法院前任和現任首席法官的談話,都強調三權分立原則和包含法律之前人人平等、司法獨立的法治;許多傳媒的署名評論、專業人士的談話,也有類似的觀點。這種社會理性精英階層的共識,折射護衛香港法治精神、保持制度優勢的願望。

 
圖2,1948年,山東諸城赤化後被拆毀的超然台。網絡圖片
 

  密州超然台 蘇軾和蘇轍

  在語意學的範疇,「超然」是對「出世」類的表述;權位的超越或權力邊界的伸延,則是「入世」類。

  關於「超然」之詞源和意涵,翻閱某總題書名的《辭海》沒有答案(遺漏的詞甚多);北京商務版的《古代漢語詞典》,則有「超然」詞目,解釋之詞意是:「超脫的樣子」(頁168);湖北辭書出版社(武漢)的《漢字大字典》,是有水準的工具書,也把「超然」解為超脫,並錄詞源(《老子》第26章:「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說「超然」的詞源,得先筆觸超然台和〈超然台賦〉、〈超然台記〉。

  古時的密州,有觀景的超然台。北宋(960—1127)的地方行政區劃設路、州、縣,相當於現在的省、地級市、縣;路、州之間設有一些府。密州在京東東路,轄5縣:諸城、安丘、莒縣、高密、膠西,州衙門設於諸城【註1】;北宋名家蘇轍(1039—1112)作〈超然台賦〉,其兄蘇軾(1036—1101)則撰〈超然台記〉。

  密州的超然台,在北魏(386—534)已有。1074—1076年(宋神宗/熙寧7—9年),蘇軾任密州知州(官位似今地級市市長,如山東濰坊市市長)【註2】,1075年略修葺超然台。

  蘇轍〈超然台賦〉之序文謂:「城上之廢台而增葺之」,以作蘇軾與僚屬「覽其山川而樂之」的平台;又云命名超然台之源:「《老子》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對於《老子》的超然說,以《老子》專家嚴靈峰(1903—1999,曾任台北輔仁大學哲學系教授)的《老子達解》解註最妥貼:「雖有繁榮之宮觀,能退居靜處,超然物外,不以經心而為所動也。」(頁105)對於「超然」一詞,他還有此註:「形容詞。河上公注:超然,遠避而不處也。」
【註3】

  《老子》之後的歷史典籍,《漢書》也有超然說。卷56〈董仲舒傳〉謂:「人受命於天,固超然異於群生。」

 
圖3,超然台賦拓本。
 

  在虛靜場景 去品味禪意

  蘇轍的〈超然台賦〉及序,重墨於人生的超脫。從「奔走於是非之場,噶於榮辱之海」(序)中超脫,在自然景觀中淨化心靈:「求樂於一醉兮,滅膏火之焚煎」,「舒堙鬱以延望兮,放遠目於山川」;追求「極千里於一瞬兮,寄無盡於雲煙」(賦)的情懷。

  蘇軾的〈超然台記〉提及「因城以為台者舊矣,稍葺而新之。時相與登覽」;也寫自己觀賞景物的超然心態:「無所往而不樂者,蓋遊於物之外也。」

  在超然台,蘇軾寫下許多詩詞歌賦。1076年41歲時,他填詞〈望江南:超然台作〉,有此一句:「試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煙雨暗千家。」同年填的〈水調歌頭〉云:「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表達了超然的心境。

  在密州之後,轉任徐州知州(1077—1078)。1079年(宋神宗/元豐2年),蘇軾因「烏台詩案」繫獄,不久謫居黃州(1780—1784),貶任黃州團練副使。

  北宋時的黃州在淮南西路,轄黃岡、黃陂、麻城3縣,現在湖北省東部黃岡市內。黃岡市(地級市)轄黃州區、麻城市、武穴市(縣級市)、黃梅縣、浠水縣、蔪春縣、團鳳縣、紅安縣、羅田縣、英山縣。

  1082年,蘇軾填詞〈定風波〉,寫途中遇雨,表達面對人生跌宕的達觀情懷,令人回味:「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超然台賦〉和〈超然台記〉,令人聯想到唐代詩人王維(700—761)的〈終南別業〉:「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感受到超脫塵世的禪意。

  從《老子》的超然說,到王維山水詩,領略「坐看雲起時」的灑脫之情,讓人在「風流雲散」的瞬息萬變中,享受「靜思之美」的審美情趣。

  對於靜思之美,我的詮釋是:靜坐水窮處,倚深山觀景平台,遠眺自然景觀,觀賞江淹(444-515)在〈別賦〉中的日月輪替:「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在虛靜中「神遊」歷史的時間廊,尋覓人生腳印,思索歷史興亡。這就是讀書人從「場景」到探索的靜思之美,這就是思考者擁抱的「超然」。


  對公權力擴張、角色權威化的表述,無疑不能用「超然」一詞。對權位的亢奮,對民間疾苦的漠視,並非超然。超然,往往帶有幾分瀟灑,如徐志摩(1897-1931)詩云:「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

 
 註:

 1. 脫脫(元):《宋史.地理志》,中華書局(北京,1975),頁2108。

 2. 北宋時的密州、青州,現在山東省濰坊市(青島市西北)的轄區,轄縣和縣級市8個:諸城市、安丘市、高密市和青州市、壽光市、昌邑市、昌樂市、臨胊縣。諸城是江青的故鄉,原青州莒縣,現為日照市轄縣。
 北宋時的青州,轄6縣:壽光、臨朐、益都、博興、千乘、臨淄。

  3. 北大教授任繼愈(1916—2009)的《老子今譯》,疏於考證,無「超然」之解。在嚴、任之後的南懷瑾,在《老莊中的名句智慧》一書,提到「雖有榮觀,燕處超然」,亦無考證、詞解,只說:「雖然處在榮觀之中,仍……不改本來的樸素」(頁28)。
 
 
表,蘇軾生平大略
生卒

1037(成都府路眉州)—1101(兩浙路常州)

朝代

北宋(960—1127)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徽宗朝

字、號

字,子瞻;號,東坡居士

科舉

策試

1.1056(19歲),京城應試中舉人
2.1057(20歲),京城中進士
3.1061(24歲),對策,入三等(優等類)

最高官職

禮部尚書、兵部尚書(從2品)
翰林院學士、侍讀(正3品)

地方官職

秦鳳路鳳翔府(今陝西鳳翔縣)判官
兩浙路杭州(今浙江杭州市)通判
京東東路密州(今山東濰坊市)知州
京東西路徐州(今江蘇徐州市)知州
兩浙路湖州(今浙江湖州市)知州
淮南西路黃州(今湖北黃岡市含黃州區)團練副使
京東東路登州(今山東煙台市含縣級蓬萊市)知州
兩浙路杭州知州
京西北路潁州(今安徽阜陽市含潁州區)知州
淮南東路(今江蘇、安徽一帶)兵馬鈴(軍職)
淮南東路揚州(今江蘇揚州市)軍州事
河北西路定州(今河北保定市含縣級定州市)知州
(貶居廣南東路惠州、廣南西路瓊州和廉州等地)

朝廷(中央) 官職

禮部郎中(正6品,似今司長)
中書省中書舍人
翰林院翰林學士、侍讀(正3品)
翰林院知制誥(銜,草擬朝廷文告)
兵部尚書(從2品,似今部長)
禮部尚書(從2品,似今部長)

代表作:詩

題西林壁,飲湖上初晴後雨,惠崇春江晚景(今存詩2700首)

代表作:詞

念奴嬌.赤壁懷古,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蝶戀花(花腿殘紅青杏小),江城子(十年生死兩茫茫),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

代表作:賦

赤壁賦,後赤壁賦,秋陽賦,後杞菊賦,六事廉為本賦,通其變便民不倦賦

代表作:散文

超然台記,醉白堂記,放鶴亭記,石鐘山記,眉山遠景樓記,潮州韓文公廟碑,與謝民師推官書(書信)

代表作:論文

省試刑賞忠厚之至論,思治論,韓非論,留侯論,賈誼論

親屬

父蘇洵(1008—1066),北宋散文家,曾任秘書省校書郎
弟蘇轍(1039—1112),北宋散文家,進士,曾任尚書省右丞、門下侍郎

 註:本表是作者根據《宋史.蘇軾傳》和《宋史.地理志》等編製。
 北宋初期官員分為正1品至正9品,從1品至從9品,共27等(階)。
 地方官中的州官,有刺史(虛職),刺史類似郡改州之前的太守;掌實權的州官是知州,相當於今地級市市長。判官,是監察州官的朝廷委派官,只有少數州設此官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