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香港、台灣熱點 > 公共治理與民間抗爭 > 馬城春天期望 留烏溪沙海灘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馬城春天期望 留烏溪沙海灘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2.2.2,A15版
上網:2012.5.6

 

  關鍵詞馬城抗爭,馬城時尚,馬城維多利亞公園,馬城集體回憶,馬城休閒鏈

  引述歷史典籍:

  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國語)
  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江淹.別賦)

 
 

 

  溫家寶總理在北京的春節講話,祝願香港居民「家庭幸福,生活美滿,事業發達」;較早前,他多次提醒港官正視和解決深層次矛盾。

  就社會公平和釋放民怨而言,深層次矛盾之一,是官方的決策和施政,往往向大財團等既得利益集團大傾斜,對弱勢階層造成利益和生存的「擠壓效應」,加劇他們的邊緣化。

  馬鞍山居民最近遊行(權稱「馬城抗爭」),反對官方把烏溪沙天然海灘列入填海建議名單,並以「馬鞍山居民保護烏溪沙海灘聯席會議」的名義,與土地工程拓展署對話。這種持續的抗爭,折射上述的深層次矛盾。

  歷史典籍《國語》謂:「民慮之於心而宣之於口」,馬城抗爭正是市民心中焦慮(生態惡化)衍生的口頭抗議(宣之於口),行使其保護海灘和環境的表達權。馬城抗爭之值得關注,一是涉及有價值的集體回憶,二是關乎鄉土與民俗的人文景觀,三是對環保、社會公平的正當訴求。
  

 
 
 

  小橋群鳥飛 居民留記憶

  大量填海造地,是官方土地財政拓展財源的途徑,也令大財團有開發、儲備土地的來源。官方選擇或決定填海地點,應平衡官與民、大財團與小市民的利益,首先是考慮環保和人文價值、市民享有個人和社區活動空間的合理訴求。

  官方建議填毀的烏溪沙海灘,在基督教青年會烏溪沙青年新村前,隔著大海對著八仙嶺,右靠小橋和碼頭,左接新建的海濱長廊和聯結沙田的單車徑。

  在許多馬鞍山居民心目中,這一片海灘是不可或缺的公眾活動中心,本欄稱為具有鄉村特色的公共空間。

  這個公共空間,是居民垂釣、放風箏、觀賞群鳥飛舞和朝霞、晚霞、月亮之地,也是冬泳者游泳場地(碼頭右側)。美國CNN把烏溪沙海灘選為香港「最浪漫觀賞黃昏」之地。

  這個公共空間,又是年輕人拍拖和攝婚紗照之地;穿婚紗站在沙石堆成心型的小沙丘,已是「馬城時尚」。

  就社區功能而言,這個公共空間是老人、弱勢階層的群體活動場所,也是香港和外地社團(如在青年新村開會的國際非政府組織)常常利用的「露天培訓」之地,具備「社區廣場」的功能。

  更特別的,是每年中秋節,兒童和年輕人成群結隊在沙灘上點燭迎月,燭光在微風中搖晃,蔚為奇觀。在居民心目中,它是中秋節時馬城的維多利亞公園。

  這片海灘的一切,已深深「刻」入人們的腦海,成為「馬城集體回憶」。

  「馬城集體回憶」的價值之一,是公共空間的「原始性」。它不像馬鞍山公園,是人造的花園和樹林;也不是銅鑼灣的時代廣場,是鋼筋水泥堆出的城市地標。它的水、沙,青年新村的樹林,大海對面的群山,是融為一體的自然景觀,沒有人造的虛假。

  它的「原始性」,還在於自然景色如朝霞、晚霞、月亮「標示」的晝夜交替,恰如南北朝•梁的賦家江淹(444—506)的描寫:「日下壁而沉彩,月上軒而飛光。」不像時代廣場以燈光和大時鐘「標示」夜的來臨。

  這些「原始性」的自然景觀,與重建的碼頭、小橋和海濱長廊、單車徑交匯成一體,成為特有的馬城休閒鏈,增添人們的休閒樂趣。填毀烏溪沙海灘,休閒鏈支離破碎,既浪費了公帑,也使「馬城集體回憶」蒙上陰影。

  除了自然景觀的「原始性」,海岸、沙灘(沙田區唯一的天然海灘)和青年新村的叢林、群鳥棲息構成的優質生態,是保留海灘的價值「內核」,亦為「馬城集體回憶」的價值所在。


  婦女群浴灘 鄉土與民俗

  「馬城集體回憶」的價值,還在於與鄉土、民俗有關的人文景觀。

  有位在大學任教的朋友,熟悉馬鞍山民俗,有過人類社會學的田野調查。據他的敘述,馬城原是鐵礦之村,早年有鐵礦的開採、冶煉,「原住民」至今保留某些鄉村習俗。

  烏溪沙碼頭左側的淺海,是「群泳」之處;直到現在,每年夏季天未亮就有婦女「群泳」。所謂群泳,只是一大群中、老年婦女在泡海水、交談。

  這是有鄉土味和民俗價值的人文景觀。填掉沙灘,無疑是毀掉有馬鞍山鄉村特色的人文景觀。

  「馬城集體回憶」的價值,還在於小橋、碼頭與馬城歷史的「親緣」。現在的小橋和小碼頭,是前幾年重建的。遠在五、六十年前,原來簡陋的鄉村小橋和碼頭,頗有鄉村「土」的風味,它們是馬城與馬料水船運的聯結點,留下老一代創業和生活舉步維艱的記憶。

  現在小橋、碼頭的夜間倒影,成為馬城美麗的「景點」,也讓年輕人在前人的口述中,了解馬城發展史,品味當年生活的苦澀,並讓人有「小橋、流水、人家」的懷古之情和歷史遐想。這正是「馬城集體回憶」的伸延。


  思社會公平 釋民眾怨氣

  填海和土地開發,應慎思社會公平,避免土地財政亢奮侵蝕民眾利益,承擔過大的環境代價。保護海岸、天然海灘的生態功能和人文景觀,官方責無旁貸。

  科大雷鼎鳴教授在1日回答無線電視的訪問時,提到有五十平方公里農地閒置。官方開發住宅土地,應先利用閒置土地。

  官方即使要挑選填海地點,也應先考慮偏遠的海岸,以減低城鎮中心的人口密度,不應毀掉天然海灘,讓地產商建豪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