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名家網 CELEBRITIES PRESS (HK)
 首頁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書評.書訊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政治 > 政治精英分析 > 中共十八大與權力重組 > 從定七上八下 到拆太皇垂簾  
專欄(信報)
政治
經濟
國際關係分析
法律與公共治理
香港、台灣熱點
 

精英文摘
歷史
文藝與歷史文化
回想錄
 
 
從定七上八下 到拆太皇垂簾
 
丁望

原載:信報〈思維漫步〉專欄,2012.11.29,A21版
上網:2012.12.12

 
  關鍵詞:一黨領導,權力終身制,太上皇,垂簾聽政,後影響力,李瑞環界碑,七上八下,胡錦濤裸退

  相關人物:胡錦濤,溫家寶,李瑞環,鄧小平,趙紫陽

  引述歷史典籍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
  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莊子.刻意)
 
 圖1,胡錦濤和溫家寶在十八大之後退休,胡錦濤的「裸退」更是極難得之舉。網絡圖片。
 

  在「五四」之後的現代詩中,我很喜歡徐志摩(1896—1931)〈再別康橋〉的詩句:「悄悄的我走了,……不帶走一片雲彩。」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的「裸退」,倒是有幾分瀟灑:「悄悄的我走出金字塔頂。」

  溫家寶出訪泰國時,在曼谷對華僑說:「還有幾個月我就要退休了,歸隱林泉。」他的話,也有「不帶走一片雲彩」的禪意;恰如《莊子.刻意》云:「就藪(sou,沼)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   


  權力終身制 家長意志高   

  在「一黨領導」政體下,久在「名利場」者卸任總書記時,放棄可延續的軍委主席職權,不眷戀「剩餘權力」而退下,是極難得的抉擇。

  溫家寶臨近退休時,把貧困線大幅升高至接近聯合國標準,納入扶貧線內者由二千六百萬增至近一億三千萬,也是極難得的、勇於承擔之舉,對被邊緣化的赤貧者盡了一份責任。

  說胡錦濤「裸退」極難得,是因為權力終身制是權力體制的長期弊端。「太上皇」握拍板權的「重簾聽政」,是權力終身制的「集中表現」。

  自八十年代初以來,葉劍英、胡耀邦等改革家主張實行「黨內民主」,批判毛澤東個人崇拜和「造神」運動,推動權力體制改革,廢除了職務終身制,在八二憲法規範了政權高層職務的任期,構建了幹部選拔的初始制度。制度雖遠未完善,但權力轉移大體可在和平、有序的軌道運行。

  在職務終身制退出政治舞台之後,權力終身制卻根深柢固,阻礙了改革的深化和社會走向法治之道。

  權力終身制的特徵之一,是已「名義退下」的政治權要,竟可以「普通黨員」之名,延續原來的主要權力,透過親信、部屬的「角色替代」,形成監控「要害領域」(如「槍桿子」軍隊、「筆桿子」宣傳系統、「刀把子」政法系統)的「後影響力」,並左右黨政換屆的高層權力重組。

  特徵之二,是在換屆中,有人不再擔任執政黨總書記、國家主席(按八二憲法規定,主席的任期以兩屆10年為限),卻續任軍委主席半屆(兩三年)。這是延續兩代的權力怪胎。

  第一代革命家鄧小平(1904—1997),在1987年的十三屆退下,不再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卻留任軍委主席,1989年六四事件後才辭任,但仍掌決策拍板權,直到1995年病重體衰時。

  六四事件後接替趙紫陽當總書記者,在2002年76歲退任總書記時,續任軍委主席多年。退出軍委、「完全沒有職務」後,還對「三子」發揮「後影響力」,更影響十八大高層權力重組;這種被稱為「太上皇」的「垂簾聽政」,長達10年之久。   


  李瑞環界碑 胡錦濤裸退   

  主張「黨內民主」者,一直想改變權力體制的弊端。

  2002年十六大之前,已任總書記13年(1989—2002)、年屆76者,仍想連任,有人為他發起「勸進」。木匠出身的「真正無產階級」李瑞環(68歲)表示,他「帶個頭」,在68歲退下,希望建立高層退位的年齡界線約束。他的表態,獲得眾黨員「衷心的熱烈掌聲」。於是,定下「七上八下」規則,擊退「勸進」者。

  胡錦濤在十八大不續任軍委主席,是繼「七上八下」的李瑞環界碑之後,更進取的改革之舉。

  「進取」的意涵是:如同10年前李氏以68歲退下,「勸」76歲者勿連任;胡氏或是想以「裸退」,「勸」86歲而仍「有為」者全退,消除「垂簾聽政」。

  日本被稱為「親北京」的《朝日新聞》,在十八大閉幕前一天(11月13日)發表〈胡總書記完全引退〉,稱:在中共中央高層的會議(本欄稱「雙十一」會議),胡氏表示不續任軍委主席「完全退下」;會議決定尊重胡氏的意向,並終止過去向已退位者報告和「請示」的規定。有北京政、學界人士認為,此報道的可信度高。

  在鄧小平於十三大退出政治局常委會時,中共中央有一個「黨內決定」:黨的「重大問題」仍要向小平報告和「請示」。關於這種「高層默契」,見於記錄趙紫陽口述史實的出版物。

  在2002年十六大時,也有類似的「黨內決定」。相關的訊息,早在北京政界流傳。

  胡氏的「裸退」,不是純個人的行為。他的背後,有一群主張深化改革、消除個人崇拜、實行「黨內民主」的老一代和還在政壇者。他們支持(或鼓吹)胡氏以「裸退」,換取前朝權要放棄「垂簾聽政」。

  這種判斷,有許多旁證。例如,胡氏讓他在十八大盡享「剩餘權力」,安插四個親信「入常」,並讓其親信續控制宣傳系統;在他的壓力下,李源潮、汪洋不「入常」。在高層重組中,胡氏對他的「妥協度」甚高。


  棄垂簾聽政 建文明社會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論語.泰伯),是良好制度的一個「標誌」。「垂簾聽政」的存在,暴露社會未走向真正的法治之道,執政黨的權力缺乏良制的有效約束。

  續任半屆軍委主席的權力怪胎(惡制)和「垂簾聽政」,是個人崇拜、家長意志高於一切的產物。胡錦濤的「裸退」,不應只是「形式」,而實際又延續「垂簾聽政」。

  「權為民所用」不應是空話。走以人為本的憲政之路,實現包含司法獨立、程序公正、確保人權的法治,以良制有效約束權力,才能構建人性化的文明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