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EBRITIES PRESS (HK)
  

 
 
 
  

從定格量化到傾斜吸納

──中共中央高層重組與秩序文化(2)

丁望

原載:信報月刊2013年1月號,頁6-12
上網:2013.1.21
(2013.1.20略修改)

 

  3.傾斜吸納:重資歷按資排輩

  十八屆的高層權力重組,再次突顯「傾斜吸納」機制對權力再分配的影響。

  十月號拙文提出「傾斜吸納」的概念:「上一屆政治局委員的台階,對新一屆入常的差序有極為重要的影響,主因是常態化的傾斜吸納。」(頁10)

  「傾斜吸納」的意涵,是新一屆政治局常委向上一屆政治局委員或常委傾斜,吸納的比例很高。

  從1982年的十二屆到2007年十七屆的政治局常委,有30人是上一屆的政治局常委,佔55.6%;18人為上一屆的政治局委員,佔33.33%;1人是上一屆的政治局候補委員,佔1.85%;上一屆非政治局成員者僅5人,佔9.26%(頁11)。

  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7人,全部是上一屆的政治局委員,佔100%;其中,2人是上一屆的政治局常委,佔7人的28.6%。
政治局25人中,有10人是連任,佔40%(表三)。

  這兩項數據,是「傾斜吸納」的標誌。「傾斜吸納」機制的常態化,關乎「一黨領導」體制下權力轉移的秩序文化。

  4.秩序文化:精英優勢與差序

  北京官方媒體的術語中,沒有「秩序文化」;中國歷史典籍中,亦無此術語。本文作者把關於資源分配、利益關係、人際網絡、社會管理和權力體制關於秩序的價值觀念、制度規範、文化內涵,稱為秩序文化。

  在歷史典籍中,有許多關於秩序的論述。《尚書•伊訓》謂:「立愛惟親,立敬惟長,始於家邦,終於四海。」

  法家經典《管子》強調:「國有四維」,「四維絕則滅」。它界定的四維是:禮、義、廉、恥;它說:「禮不愈節,義不自進,廉不蔽惡,恥不從枉」(經言•牧民)。它的論述雖偏重道德約束形成的秩序,但亦涉及政治的秩序,可以伸延解讀為社會管理的「善治」,包含治理(治國、治州)的秩序約束:遵守禮,就不會違反規範(超越邊界);重義,就不會自我吹噓、鑽營;知廉,就不會掩蓋過錯、醜惡(如貪食、僭建);知羞恥,就不會放縱邪惡。

  「一黨領導」體制下的秩序文化,包含制度約束、精英優勢形成的差序和價值觀等;精英優勢包含年齡優勢、資歷優勢、系統經驗優勢、政績優勢、台階優勢和政治血緣優勢、上層關係優勢等。

  在精英優勢中,資歷優勢對升遷的差序影響頗大,具政治局委員台階優勢者,「入常」的順位優勢較強。這是「規劃型」權力重組的一大特點,與選舉型的權力更替大異其趣。在美國,奧巴馬當總統前,沒有政府的官職,參選者也不需要什麼官府的台階,只要在選舉中取勝就行。

  5.地方資歷:西部經驗受重視

  十八屆的25個政治局委員(表四、五),在十八大前有兩個省的正省級(省長或省委書記)資歷者14人。其中,7人是連任的政治局委員:習近平(福建、浙江、上海),李克強(河南、遼寧),張德江(吉林、浙江、廣東、重慶),俞正聲(湖北、上海),王岐山(海南、北京),張高麗(山東、天津)和汪洋(重慶、廣東)。7人是新進的政治局委員:劉奇葆(廣西、四川),李建國(陝西、山東),趙樂際(青海、陝西),張春賢(湖南、新疆),胡春華(河北、內蒙),栗戰書(黑龍江、貴州),郭金龍(西藏、安徽、北京)。

  具一個省委書記、一個副省級市委書記資歷者,有李源潮(江蘇、南京),孫春蘭(福建、大連)。

  在有地方資歷優勢者中,具有「西部經驗」者(任副省級或更高職務)9人:劉奇葆(桂、川),李建國(陝),張春賢(疆),趙樂際(青、陝),胡春華(藏、蒙),栗戰書(黔),郭金龍(川、藏)和汪洋(渝),張德江(渝)〔前7人是新政治局委員,後2人是連任政治局委員〕。

  與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紀初比較,政治局委員具「西部經驗」的人大幅增加,改變了只有「上海經驗」而被另眼相看提升到高層的弊端。地方經驗的廣度,已是資歷優勢的要素。

  政治局委員有「東部經驗」的(任副省級或更高職務)13人:習近平(閩、浙、滬),王岐山(粵、瓊、京),孫春蘭(閩),李建國(津、魯),李源潮(江),汪洋(粵),張高麗(粵、魯、津),張德江(浙、粵),孟建柱(滬),胡春華(冀),俞正聲(滬),郭金龍(京),韓正(滬)。

  經濟較發達的東部和經濟較落後的西部,存在發展的差異、經濟實力的強弱。政治局成員間的經驗互補,有助於決策溝通和施政。

1 2 3 4